置身青云不忘贫友|《聊斋》中的人鬼情谊
作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,《聊斋志异》中的故事超越了人类与非人界的限度,在玄妙的想象中投射真实社会与人情世故,值得一读再读。
作者马瑞芳另辟蹊径,在《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》中对原文本作出全新的解读,从“鬼、狐、妖、神、人”切入,以轻松诙谐的语言,为我们还原聊斋世界的悲欢离合。
在下文中,作者选取《王六郎》的故事,讲述渔夫和落水鬼之间超越生死、贫富与功利的深厚情谊。蒲松龄曾在篇末感叹:“做了官之后仍然不忘记贫贱之交,这就是王六郎所以能够成神的原因。”对当代人来说,仁者爱人,必得好报,是我们能从《聊斋》中汲取的必要法则。
【资料图】
由出版社授权推送。
《王六郎》
置身青云不忘贫友
朋友之情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和作家特别感兴趣的话题,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曾说:“一死一生,乃知交情;一贫一富,乃知交态;一贵一贱,交情乃见。”真正的朋友能够经得起生死考验、贫富差别考验、身份贵贱变化考验。《聊斋》中有好多写友情的故事。
《王六郎》是蒲松龄的早期作品,写一人一鬼的动人友情。王六郎是少年落水鬼,他感谢许姓渔夫喝酒时也请落水鬼喝,便帮渔夫赶鱼,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渔夫知道王六郎是鬼后,他们之间一点也没产生隔阂,一人一鬼,亲如兄弟。王六郎因品格高尚被派做土地爷后,不忘贫贱之交,邀请渔夫到任职的地方,让自己管辖的老百姓资助渔夫。蒲松龄在篇末感叹:“做了官之后仍然不忘记贫贱之交,这就是王六郎所以能够成神的原因。”
《王六郎》可能是蒲松龄年轻时代观察思考社会进而加以想象的结果。蒲松龄二十几岁时刚做秀才,常和朋友夜晚泛舟淄川孝妇河。现在的孝妇河已干涸,蒲松龄生活的时代孝妇河清波荡漾,鱼肥蟹美,渔舟唱晚,非常美丽。蒲松龄亲眼看到有人夜晚在孝妇河边打鱼喝酒,再联系落水鬼的传说,展开想象的翅膀,便创作出了小说《王六郎》。
许姓,家淄之北郭,业渔。每夜携酒河上,饮且渔。饮则酹酒于地,祝云:“河中溺鬼得饮。”以为常。他人渔,迄无所获,而许独满筐。
姓许的渔夫住在淄川城北边,每天晚上带着酒到河边,一边喝酒,一边打鱼。他经常以酒酹地,一边倒酒一边祝愿:“河中溺鬼得饮。”自己喝酒,还想到落水鬼也应该喝酒,说明渔夫是古代传统文化中推崇仁义的人,这是孟子提倡的“仁者爱人”的表现。而仁者爱人,必得好报,又是《聊斋》故事的法则。渔夫每天在这儿打鱼,自己喝酒,也请河中落水鬼喝酒,习以为常。
奇怪的是,其他人在这儿打鱼没有什么收获,唯独姓许的渔夫,总是能打到满满的一筐,为什么呢?这就和他请河中的落水鬼喝酒有关系。这是蒲松龄在小说情节中先埋下的一个钉子,或者叫伏笔。
有天晚上,渔夫正在河边喝酒,来了个少年在他的周围走来走去,渔夫招呼少年过来一起喝酒!少年痛快地答应了,两人边喝酒边聊天。渔夫觉得奇怪,怎么今天晚上什么鱼也没打到。这时跟他喝酒的少年说:“我到下游给你赶鱼!”说完“遂飘然去了”。我特别欣赏“飘然”这个词,这是个用得其所、以一当十的词,这个词暗含少年不是普通人,谁能飘然去?普通人能像一朵云一样飘来飘去吗?不可能,只有灵魂,只有鬼能飘来飘去。
过了一会儿,少年回来了,告诉渔夫:“鱼大至矣!”来了很多鱼,赶快打!渔夫“果闻唼呷有声”,渔夫听到河里很多鱼儿吞食食物的声音,他赶紧撒网,网到好几条一尺多长的大鱼。渔夫感谢和他喝酒的少年,要送条鱼给他,少年不接受,说:“总是喝你的好酒,我做这么一点小事,你还用报答我呀,你如果不嫌弃,我就经常给你赶鱼吧。”渔夫感到很奇怪:“咱们两个刚刚在一起喝过一次酒,你为什么说你屡次喝我的酒呢?”这也是蒲松龄在小说情节上再次埋下的伏笔。渔夫说:“你愿意来跟我喝酒,我很高兴,但是让你帮忙打鱼,我觉得欠你的情太多了。”
渔夫又问少年的姓和字。这是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的习惯,人和人之间互相称呼,不叫名,而是称呼字,以表示尊重。中国古代男子按照《礼记》所说,二十岁加冠,加冠时会根据自己名的含义取相应的字。比如,蒲松龄,字留仙,和他的爱好相符合,擅写鬼怪方面的故事。他的号“柳泉居士”,是说他住在柳泉旁边,没有出家却信奉佛教。蒲松龄的字和号都已带有写神鬼小说的特点。
渔夫问了后,少年回答:“我姓王,没有字,你以后见到我可以叫我王六郎。少年为什么没有字?因为他不到二十岁就淹死了,还没起字。说完两人便分手了。第二天,渔夫把打到的鱼卖了,多买了一些酒,晚上到河边,王六郎已先来了,两人快乐地边聊天,边喝酒。喝了几杯,王六郎去给渔夫赶鱼,于是渔夫又打了很多鱼。
这样过了半年,王六郎忽然告诉渔夫:“我认识你这样一个俊秀的年轻人,我们的交情好像是亲兄弟一样,不过我们现在就要分别了。”原文是“拜识清扬,情逾骨肉,然相别有日”。“清扬”形容一个人眼睛明亮、眉毛俊秀、额角丰满、面容体面帅气。王六郎说这话时语调非常悲伤。渔夫问怎么回事,王六郎“欲言而止者再”,几次想开口又赶快停住。王六郎因为自己是鬼,不敢直接对朋友挑明,他没想到朋友却是个一切想得开、心胸开阔的达观之人。
一夕方独酌,有少年来徘徊其侧。让之饮,慨与同酌。既而终夜不获一鱼,意颇失。少年起曰:“请于下流为君驱之。”遂飘然去。少间复返曰:“鱼大至矣。”果闻唼呷有声。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。喜极,申谢。欲归,赠以鱼不受,曰:“屡叨佳酝,区区何足云报。如不弃,要当以为常耳。”许曰:“方共一夕,何言屡也?如肯永顾,诚所甚愿,但愧无以为情。”询其姓字,曰:“姓王,无字,相见可呼王六郎。”遂别。明日,许货鱼益利,沾酒。晚至河干,少年已先在,遂与欢饮。饮数杯,辄为许驱鱼。如是半载,忽告许曰:“拜识清扬,情逾骨肉,然相别有日矣。”语甚凄楚。惊问之,欲言而止者再,乃曰:“情好如吾两人,言之或勿讶耶?今将别,无妨明告:我实鬼也。素嗜酒,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。前君之获鱼独胜于他人者,皆仆之暗驱以报酹奠耳。明日业满,当有代者,将往投生。相聚只今夕,故不能无感。”许初闻甚骇,然亲狎既久,不复恐怖。因亦欷歔,酌而言曰:“六郎饮此,勿戚也。相见遽违,良足悲恻。然业满劫脱,正宜相贺,悲乃不伦。”遂与畅饮。因问:“代者何人?”曰:“兄于河畔视之,亭午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。”听村鸡既唱,洒涕而别。明日敬伺河边以觇其异。果有妇人抱婴儿来,及河而堕。儿抛岸上,扬手掷足而啼。妇沉浮者屡矣,忽淋淋攀岸以出:藉地少息,抱儿径去。当妇溺时,意良不忍,思欲奔救;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,故止不救。及妇自出,疑其言不验。抵暮,渔旧处,少年复至,曰:“今又聚首,且不言别矣。”问其故。曰:“女子已相代矣;仆怜其抱中儿,代弟一人遂残二命,故舍之。更代不知何期。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?”许感叹曰:“此仁人之心,可以通上帝矣。”由此相聚如初。
六郎说:“咱们交情这么好,现在要分别,我就实话告诉你吧。我是鬼,生前太喜欢喝酒,喝醉了淹死在了这条河里,我已在这条河里待了好几年了。你打鱼总是比别人打得多,都是我在暗暗给你赶鱼啊,为的是报答你请落水鬼喝酒的恩情。明天我做落水鬼的孽缘就满了,有人会来代替我,我要去投生了。我们在一起相聚的机会只有今天晚上了,我不能不感到伤心。”
渔夫一开始听说和自己交往这么密切的少年,竟然是落水鬼,有点害怕,又有点震惊,但是两人来往已半年了,亲如兄弟,他也就不再觉得恐怖了。一想到要分手,他很伤心,端着酒杯说:“六郎,喝了这一杯!不要伤心!我们两个是好朋友,分别当然应该是悲伤的,但是你的孽缘满了,要托生为人了,我应该祝贺你啊,再悲伤就不对啦!”
两个人痛痛快快畅饮。落水鬼找替身,是古代传说约定俗成的观念,落水鬼必须有人代替做鬼,才能轮回托生为人。渔夫好奇地问王六郎:“代替你做落水鬼的是什么人?”六郎回答:“你明天在河畔看着,中午有个女子过河,那就是代替我做落水鬼的。”
果然,第二天中午,有个少妇抱个婴儿到河边,少妇掉到河里,小孩丢在岸上。蒲松龄用六个字描写孩子的神态动作,“扬手掷足而啼”。蒲松龄这个大作家太了不得了,这六个字,现代作家至少得用十二个字才能大体上把孩子的形态形容出来:“仰面朝天,手脚乱蹬,哇哇大哭”。可见蒲松龄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周到。他观察小孩什么年龄会有什么动作,观察得非常细,准确地用到小说描写里边。
佚名 清 《聊斋全图》
小孩出生后,大概四个月会翻身,七八个月会爬,一岁左右会走。四个月以前的婴儿,既不会翻身,也不会爬。落水少妇丢下的孩子在岸上只能仰面朝天、手脚乱蹬、哇哇大哭,既不会爬,更不会自己游走,所以“扬手掷足而啼”六个字,说明孩子是不到四个月的婴儿。
这个最弱小无助的生命却有强大力量,它触动了不到二十岁就落水而死的王六郎心灵中最柔软、最善良的那个角落。这个少妇如果死了,这么小的婴儿离了母亲肯定活不下去。王六郎觉得为了自己一个人托生,要母子二人的性命来替代,实在不忍心。他毅然放弃叫女子代自己做落水鬼的机会,帮助少妇回到孩子身边。少妇在河里沉下去浮上来,沉下去浮上来,她在挣扎,可见她有求生愿望,但是冥冥中,她不能上岸,她得代替王六郎做落水鬼。
可不一会儿,渔夫却惊讶地发现,少妇水淋淋攀上了岸,坐到地上,稍微休息一会儿,抱着孩子走了。渔夫看到少妇落水时,很不忍心,想过去救她,但是他想到这是命中注定代替六郎的,就没有去救。等妇人上了岸,渔夫怀疑六郎说的话不灵验。
到了晚上,他仍然在原来的地方打鱼,王六郎来了说:“咱们可以不再分别了。”渔夫问怎么回事。王六郎说:“那个妇人已来代替我做落水鬼了,但我可怜她的孩子,为了我一个人要两个人丢掉性命,我不忍心。这样一来,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有人再来代替我了,也可能是因为咱们两人缘分没尽吧。”渔夫感叹:“六郎的仁义之心可以通上天。”
渔夫的话说得非常对,这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,仁者爱人,上天会报答。王六郎获得摆脱落水鬼身份的机会,他却主动放弃,而继续做落水鬼,这是非常不简单的决定,是高尚的舍己为人。因为王六郎要托生为人不再做落水鬼,很可能投胎到富贵人家做达官贵人,但他出于人道主义,宁可自己继续做鬼,也不伤害这对母子。这一点比起他和渔夫之间的朋友之情,更加令读者感动。王六郎对渔夫说:“代弟一人,遂残二命,故舍之。”这几句话算得上《聊斋》中诲人劝世的金句。
数日又来告别,许疑其复有代者,曰:“非也。前一念恻隐,果达帝天。今授为招远县邬镇土地,来日赴任。倘不忘故交,当一往探,勿惮修阻。”许贺曰:“君正直为神,甚慰人心。但人神路隔,即不惮修阻,将复如何?”少年曰:“但往勿虑。”再三叮咛而去。许归,即欲制装东下,妻笑曰:“此去数百里,即有其地,恐土偶不可以共语。”许不听,竟抵招远。问之居人,果有邬镇。寻至其处,息肩逆旅,问祠所在。主人惊曰:“得无客姓为许?”许曰:“然。何见知?”又曰:“得无客邑为淄?”曰:“然。何见知?”主人不答遽出。俄而丈夫抱子,媳女窥门,杂沓而来,环如墙堵。许益惊。众乃告曰:“数夜前梦神言:淄川许友当即来,可助一资斧。祗候已久。”许亦异之,乃往祭于祠而祝曰:“别君后,寤寐不去心,远践曩约。又蒙梦示居人,感篆中怀。愧无腆物,仅有卮酒,如不弃,当如河上之饮。”祝毕焚钱纸。俄见风起座后,旋转移时始散。至夜梦少年来,衣冠楚楚,大异平时,谢曰:“远劳顾问,喜泪交并。但任微职,不便会面,咫尺河山,甚怆于怀。居人薄有所赠,聊酬夙好。归如有期,尚当走送。”居数日,许欲归,众留殷恳,朝请暮邀,日更数主。许坚辞欲行。众乃折柬抱襆,争来致赆,不终朝,馈遗盈橐。苍头稚子,毕集祖送。出村,欻有羊角风起,随行十余里。许再拜曰:“六郎珍重!勿劳远涉。君心仁爱,自能造福一方,无庸故人嘱也。”风盘旋久之乃去。村人亦嗟讶而返。
过了几天,王六郎又来告别。渔夫问是不是又有人替代他了。王六郎说:“不是,上一次,我的恻隐之心被上天知道了,现在任命我到招远县做邬镇的土地神,过几天就要上任,希望你能去看我,不要怕路远。”渔夫很高兴,说:“六郎啊,你因为正直做了神,又不忘我这个故交,我很欣慰,但是我们以后人神相隔,即使我不怕路远,又怎么能见到你?”王六郎说:“你只管去,不要顾虑。”他再三叮嘱渔夫,一定要去!
渔夫回家就整理行装,要往招远去。他的妻子笑说:“从淄川到招远,有好几百里地呢,就是真有个邬镇,你能和泥塑的土地爷说话吗?”渔夫不听,竟然真就到了招远。他怎么去?几百里地,一个贫穷渔夫,不可能有车马,很可能就是步行去的。这说明渔夫恪守朋友之间重承诺的传统道德。
他到了邬镇,到旅店休息,放下行李就问老板土地庙在哪儿。旅店主人惊奇地说:“客人,你姓许吗?”渔夫说:“是,你怎么知道?”旅店主人又问:“你是不是从淄川来的?”渔夫说:“是,你怎么知道?”旅店主人不回答,马上跑出去。一会儿工夫,男人抱了孩子,年轻媳妇、姑娘都跑来了。人群把渔夫围在中间,像是一堵墙。蒲松龄用八个字描写这个场面,“杂沓而来,环如墙堵”,多么简练,多么形象啊。
渔夫很震惊。大家告诉他:“几天前的夜里,我们的土地神告诉我们:‘我的淄川的一个姓许的朋友要来,你们要资助他些盘缠。’我们等您等了很久啦!”渔夫觉得这事太奇怪了,他带着酒到土地庙祭奠,对土地神说:“跟你分手之后,我一直在想念你,睡觉都忘不了。我现在跑这么远来完成我们之间的约定,感谢你托梦给这个地方的人,要他们资助我,我非常感激。只是我很惭愧,没带什么贵重礼物给你,仅有薄酒一杯。如果你不嫌弃,请你就好像咱们还在河边那样,尽情喝吧。”
祭奠完之后,渔夫看到神座后面刮起了一阵风,旋转多时,才离开了。多么奇妙,大作家蒲松龄这是创造了一股带着感情色彩的风,描写人和神之间感情的风。当天晚上,渔夫梦见王六郎穿得整整齐齐地来了,土地爷的打扮和落水鬼完全不一样了。
王六郎说:“有劳你这么远来探望我,我高兴得眼泪都流下来了,但是我现在做个小官,不便出来和你会面了。现在咱们虽然离得很近,但好像隔着千山万水。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会资助你的。这就算是我对老朋友的一点心意吧。你定下回去的日子后,我再来送你。渔夫在邬镇住了几天后,打算回淄川了,邬镇老百姓热情挽留,早上这家请吃饭,晚上那家请喝酒,家家户户争着给他送行,送礼物。他走的时候,不到一个早晨,邬镇人送的礼物装满了一个大口袋。镇上的老人小孩都跑来给他送行。
他刚刚出村,突然看到平地上刮起一阵旋风。这阵旋风伴随着渔夫一直走了十几里地,渔夫知道这阵风就是六郎。他向风拜谢,说:“六郎珍重,你心地仁爱,自能造福一方,我就不再嘱咐你了。”这阵旋风在渔夫身边盘旋了好久才离开。邬镇的人都看到了风和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,感叹得很。
渔夫回家后,因为有了邬镇百姓送的礼物,他的日子过得比较富裕,不再打鱼了。后来他看到邬镇有人来,他就问土地爷怎么样啊。邬镇的人都说,有求必应,非常灵验啊。
许归,家稍裕,遂不复渔。后见招远人问之,其灵应如响云。或言即章丘石坑庄。未知孰是?
异史氏曰:“置身青云无忘贫贱,此其所以神也。今日车中贵介,宁复识戴笠人哉?余乡有林下者,家甚贫。有童稚交任肥秩,计投之必相周顾。竭力办装,奔涉千里,殊失所望。泻囊货骑始得归。其族弟甚谐,作月令嘲之云:‘是月也,哥哥至,貂帽解,伞盖不张,马化为驴,靴始收声。’念此可为一笑。”
蒲松龄写完这个故事后,又写了段“异史氏曰”。蒲松龄这个小说家和一般小说家不太一样,西方文艺理论家有个观点:小说的倾向不要直接说出来。小说想说明什么道理,小说家自己不要说出来,要通过形象来表现。但是蒲松龄喜欢把自己的爱憎和倾向直接说出来。这一点和西方小说及现代小说很不一样。
他在“异史氏曰”说:“一个人做了官,仍然不忘贫贱之交,这就是王六郎能成神的缘故。咱们看看今天那些坐在豪车里面的达官贵人,他还理睬当年和他一块儿戴着草帽的穷朋友吗?我们家乡有个没做官的人,知道自己从小要好的朋友当了官,收入丰厚,他想去投奔,以为一定能得到照顾。他拿出仅有的钱财置办行装,千里跋涉到了朋友那里,结果却大失所望。最后他花光自己所有的钱,卖掉了坐骑,才能回家。
他的一个同族弟弟很幽默,编了个“月令”嘲笑他,说:‘这个月,哥哥看望当官的弟弟回来,原来的排场都没了,貂皮帽子不戴了。华丽的伞盖没有了,原来骑去的骏马换成驴,再也不穿着靴子到处跑了。’”
《聊斋志异》(2005)
“月令”原文也精粹有趣:“是月也,哥哥至,貂帽解,伞盖不张,马化为驴,靴始收声。”“月令”是《礼记》的篇名,记述农历十二个月的节令和有关事物。这个弟弟模仿月令的形式,用调侃的笔墨讽刺世态,在当时非常有名。清初大文学家王士禛评点《聊斋》给《王六郎》加评语时说:“月令乃东郡耿隐之事。”王士禛的《香祖笔记》也记载过耿隐之的事情。
《王六郎》讴歌仁义和友情,描写普通的渔夫和落水鬼王六郎的动人友情。六郎做鬼,感激渔夫的祭奠给渔夫赶鱼,渔夫不因为六郎是鬼产生惧怕之心,一人一鬼真诚相待。六郎不肯为自己托生而以两条人命代替,这高尚的品德,感动了上天,他被提拔,做了阴司的官,身份变了,但和老朋友的友情不变,一人一神,继续平等相处。渔夫仍然以老大哥的身份告诫已经做了土地神的六郎要仁政爱民,六郎所管辖的老百姓爱屋及乌才会帮助渔夫。蒲松龄借这个故事,歌颂了人和人之间不计功利的真诚友谊。
本文摘编自
《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》
作者: 马瑞芳
出版社: 天地出版社
出品方: 天喜文化
出版年: 2023-3
关键词: